打造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集聚區
“十三五”以來,江西省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22.1%、38.2%、28.5%。 工業節能降耗成效顯著。江西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1.4%,超額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標任務。 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形成,共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58家、綠色園區10家、綠色設計產品16個、綠色供應鏈企業2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4家,創建省級綠色工廠104家、綠色園區23家、綠色供應鏈企業2家。 綠色制造業發展勢頭強勁。“十三五”末,江西省綠色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接近2300億元,逐步形成以南昌為核心,萍鄉、贛州、九江、新余、宜春、撫州為重點的“一核六區”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集聚區,涌現出高效勵磁發電機、冰箱壓縮機、整流變壓器等一批全國領先的綠色制造產業。
2025年江西省建成綠色園區50家以上
江西省明確工業綠色發展目標,到2025年,江西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明顯下降,工業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綠色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綠色發展技術廣泛應用;綠色制造業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工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綠色制造業競爭力顯著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江西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2%,扎實有序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 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重點行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穩步提升,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持續下降,到2025年,江西省重點用水行業規上企業全部建成節水型企業。 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及裝備普及率進一步提高,有害物質源頭管控能力持續加強,主要工業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工業發展對生態環境影響持續降低。 綠色制造體系全面建立。以產業鏈供應鏈為主線,在主要工業行業全面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實施綠色設計,開發綠色設計產品。到2025年,江西省建成綠色園區50家以上、綠色工廠200家以上。 綠色制造業加快發展。以節能環保裝備、可再生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為重點,創新應用一批綠色技術裝備,提升綠色服務能力,推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與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需求相適應。
抓好南昌VR科創城等重點項目建設
江西省提出,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有序推進鋼鐵、建材、石化、有色金屬等行業碳達峰工作。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經濟新動能,推動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實施補鏈延鏈強鏈專項行動,做大做強一批龍頭骨干企業。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抓好南昌VR科創城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 推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實施重點產業集群提能升級計劃,打造“百千萬”億元(100個百億元產業集群,15個千億元產業集群,省級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過3萬億元,有色、電子信息產業過萬億元)產業集群,打造一批星級產業集群。實施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創建工作,爭創一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持續推進南昌中醫藥科創城、京九(江西)電子信息產業帶、南昌航空科創城、景德鎮航空小鎮、贛州稀金科創城、鷹潭智慧科創城、上饒世界光伏城等建設。
支持南昌發展高效電機制造業集群
江西省提出,壯大綠色制造業。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建設一批低碳減排、高效節能、環保裝備、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制造產業集群。 支持南昌、九江重點發展節能鍋爐窯爐、高效電機制造業集群;支持撫州重點發展高效輸變電設備產業集群;支持南昌、九江和吉安重點發展半導體照明產業集群;支持南昌、萍鄉和吉安打造環境污染防治技術裝備和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等環保裝備材料產業集群;支持上饒、鷹潭重點發展再生銅產業,形成有色金屬回收利用產業集群;支持贛州重點發展稀土、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等資源回收綜合利用產業集群;支持上饒重點發展光伏產業集群,宜春、新余和贛州重點發展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依托九江在鍋爐配件、上饒在新能源汽車、景德鎮在無氟壓縮機等領域的產業基礎,完善產業鏈,形成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節能裝備產業集群。 打造優勢綠色制造裝備和產品。圍繞LED照明、新能源汽車、高效電機和輸變電設備、環保裝備和材料、資源回收及再制造等重點領域,積極推廣一批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明顯的綠色制造裝備和產品,不斷擴大江西省綠色制造裝備和產品消費,拓展省內外市場空間。
推進高速公路光伏電站試點建設
江西省推進綠色制造業培育工程,半導體照明方面,加快硅襯底LED原創技術產業化,做大做強LED優勢產品,打造完整產業體系。大力發展LED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和器件封裝,全面推進應用技術和產品開發,不斷增強配套能力。以應用示范促進發展,鼓勵各地開展 LED照明節能改造。持續推動硅襯底LED技術向外輻射,加快省產LED產品“走出去”。 光伏方面,增強制造、系統集成和應用能力,重點發展低耗能硅料技術,提升電池、組件及配套產品研制能力和晶硅組件大規模產業化轉換效率,開發光伏建筑一體化集成系統及大型光伏發電站集成系統。大力推廣“光伏+”,推進高速公路光伏電站試點建設。 新能源汽車方面,主攻乘用車,發展客車、專用車,發展智能車聯網和語音導航、自動駕駛、自動泊車、人機交互等車載電子、車載互聯網產品,培育智能網聯汽車。推進高比能量動力電池、高效驅動電機、先進整車控制、車身輕量化等關鍵技術攻關,做強關鍵零部件。 鋰電方面,重點發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單體電池及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電池關鍵材料,推進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和產業化。
來源:南昌新聞網11月26日報道,記者:吳躍強。 更多兩化貫標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